[泰安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重点提案]
赵会会
近年来,泰安市委、市政府把泰山茶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列入发展规划,制订相关政策,强化工作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截至2010年,全市茶园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1383亩,产量达200多吨,茶产业总收入近6亿。种茶亩均收入也从2005年的亩均1万元提高到2011年2万元。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质条件,使泰山茶具有明显的“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特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且价位较高、供不应求点。目前,我市茶叶种植虽然在农业种植中所占比重较小,但是茶产业在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却越来越大。
当前,我市茶叶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加之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我市茶叶生产面临挑战异常严峻。我市和日照、崂山均为北方茶的主要产地,但是我们泰山茶无论从种植面积、规模、产量、质量上,与日照茶、崂山茶相比有着一定差距,更不用说跟全国的茶叶主产地相比了。
总体来看,我认为泰山茶发展存在的主要不足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种植面积小且布局分散,亩产水平偏低,总产量不大;二是科技力量薄弱,从业人员素质低;三是茶农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很难掌握市场信息,标准化程度低;四是茶叶品牌多、乱、杂,没有一个茶叶公共品牌和地理标志;五是鲜叶采摘不规范,茶叶加工缺少标准化,茶叶包装不规范;六是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不能做到种植、加工、品牌、文化的有机统一和结合。
这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茶消费市场逐渐升温,茶作为中国人的主要饮品,其需求量特别是对高品质茶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我市泰山茶无论是种植、加工,还是销售和茶文化服务各个环节的效益都在提高,更重要的是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可以说进一步做大做大泰山茶产业正逢其时、潜力巨大、意义深远。
为推动泰山茶产业尽快走上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做大做强泰山茶产业,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整合力量,加大推进泰山茶产业发展的力度
建议市里把泰山茶的发展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成立专门的泰山茶产业发展领导机构,整合市农工办、农业、林业、科技、教育、水利、国土等部门的力量和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泰安市林科院等科研单位的优势,形成整体合力。近年来,我市相继成立了泰安市茶产业协会、泰安市茶文化协会、泰安市茶业技术创新联盟,从产业、文化和科技三个方面对泰山茶的发展起到促进和整合的作用,建议市里相关部门进一步大力支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发挥各自的功能。在把泰山茶产业列入“十二五”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应当制定茶产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如《泰山茶发展五年振兴规划》等,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措施,特别是要将泰山茶发展列入市里每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生产年度计划和考核的内容、标准,并进行严格考核,以调动各方面大力发展泰山茶的积极性。完善更加明确、具体且操作性更强的扶持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户、龙头企业、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茶产业的发展中来。要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要培植壮大茶叶生产龙头企业,加强茶园的经营管理,建立紧密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利益共同体,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向组织化要效益。例如:入选奢侈品行列的唯一茶叶品牌——四川省“竹叶青”,紧紧通过合作社组织的桥梁作用,连接了市场、企业和农户,扩大了生产规模,完善了服务功能,实现了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确定了产业地位,提高了集体效益。
为此,泰安市茶产业在新的发展时期,必须加大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力度,让茶叶专业合作社成为引领茶农致富的重要途径。要积极扶持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以生产、加工、流通为纽带,把茶农紧密地连结起来,要借鉴有机菜发展的经验,建立一种“农户+合作社+茶加工企业”的模式,及时鼓励农民个体业者、企业围绕茶生产的链条,建立专业化服务性的实体,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拓展,积极推进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让茶农有收益、企业有利益、社会有效益。只有提高组织化程度,才能实现茶园管理科学化、茶叶加工标准化、茶叶产品优质化、茶叶包装统一化。所以,提高组织化程度是时代的呼唤、茶农的期盼、市场的要求。
二、抓住薄弱环节,突出关键措施,切实抓出成效
(一)重视茶园发展的质量,为规模发展做好扩规增量打好基础
实践证明,龙头茶企的收购量可以保证茶农的茶叶绝对卖得出去,但前提是质量。茶树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尤其是在泰安茶区,对种茶地形和土壤的选择尤为重要,这是茶叶生产能否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基础条件。泰山周边地区地势地貌和水质土壤气候的得天独厚,境内很多地方具备茶树栽培的条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当前,由于茶叶生产的效益较好,许多非农企业也乘势而上投资发展茶叶生产,迅速膨胀规模,出现了只重视发展速度和数量而忽视发展质量的问题。种植前基础没有打好,茶园生态环境恶劣,栽植后的各项管理措施跟不上,会导致茶园缺苗断垄、茶树未老先衰,有茶园没有产量,造成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在茶叶生产发展上,建议以“三不一坚持”为指导思想,即不盲目发展,不片面追求面积,不破坏原有植被和坚持生态茶园建设。在基地建设上,应当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茶园生态平衡,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确保茶农种植增效;抓好“四个结合”,即:种茶与植树造林(防护林)相结合、种茶与深翻改土相结合、种茶与兴修水利相结合、种茶与畜牧养殖相结合。
(二)接受一些地方茶业发展中重发展轻质量的教训,实行标准化生产,走高端发展的路子
众所周知,茶叶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所以世界各产茶国家认为:“绿色、健康、安全、优质”是茶产业发展的主流。茶叶产品质量包括两个方面,即茶叶的内、外在品质和卫生安全。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从源头到终端,必须要做到茶园管理要科学,鲜叶采摘要规范,茶叶加工要标准,茶叶包装要无害。所以,要把保障茶叶质量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抓住茶树病虫害防治关键环节,推广安全用药、合理用药,实行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食品—茶叶有关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全面提高茶叶卫生质量标准,让消费者放心喝茶。
要对所有的茶园和加工企业进行标准化认证和定期核查,对不顾及泰山茶声誉和形象,不按标准化生产,滥施滥用国家明文禁用的农药、化肥、添加剂的要严肃查处,通过倡导、自律、监督、奖惩等手段来确保泰山茶产品安全、优质,以良好的形象和品牌赢得市场,赢得效益,赢得长远发展的先机。
(三)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高发展水平
泰山茶虽栽培历史悠久,但大规模组织生产起步较晚,要加强科技研发力度,避免走先低水平发展、发展起来再提高的老路,争取高起点快起步,一步到位。要充分发挥我市驻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发挥市茶科技联盟的主要作用并吸引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从事泰山茶的研究和开发,引进栽培适合本地特点的国内外最优良的品种,对一些劣质的品种全部淘汰更换。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要把泰山茶的研发列入科技目录,设立专项,给予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
(四)把整合茶叶品牌作为茶产业工作的出发点,建立公共品牌,引导和鼓励特色品牌发展
茶叶品牌不仅是一种商品概念,也是一种文化概念。茶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又往往是通过品牌来体现,所以品牌是茶企业的财富。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来提高茶叶质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经济效益,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浙江省坚持用企业品牌与公用品牌相结合,加大品牌的建设力度。为此,要创出自己的特色品牌,以市场开拓多元化、促销形式多样化、产品宣传一体化、质量要求标准化为原则,全力拓展销售市场。建议形成“一市一品”的母子品牌,加强对茶叶产品的整体宣传,向消费者传播饮茶与健康的科技知识,提高泰安市茶叶品牌的知名度。使茶叶品牌资源得到优化、产业得到增效、消费得到认可、茶农得到实惠。政府应当高度重视质量、标准化、计量工作,出台鼓励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标准和品牌战略,推进认证工作。应以“泰山茶”基本标识统一品牌对外,申报“泰山绿茶”和“泰山红茶”为地理标识,抓好原产地保护。
三、发挥泰山自然与文化优势,建设特色泰山茶文化
(一)大力发展茶文化产业,实现茶产业振兴
茶文化是茶产业的灵魂。要在充分挖掘、整理、研究、弘扬泰山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特点,组织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论坛、培训、交流和茶艺茶道等活动。推出系列茶事活动、茶文化节目和旅游项目,联合市农业局、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依托协会或企业,实施市场化运作。
虽然泰安在茶叶产量上近期不占优势,但在茶文化上完全可以成为齐鲁茶文化的中心,如:结合“泰山国际登山节”,做“泰山·国际茶文化节”、“中国·韩国·日本茶道交流会”、“施茶活动”,在开幕式上进行大型 “泰山茶茶艺表演”等;结合闻名世界的“泰山封禅”和新茶上市,推出“茶祭活动”;将中国与茶相关的会议活动引入到泰安,如承办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文化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会议和全国百佳茶馆的评选与表彰活动等等,类似会议、活动的承接既能增强对泰山茶的宣传,也能加速泰山茶与时俱进发展的步伐;泰安相关的文化团体及茶文化爱好者可以结合节日节气定期举行茶文化品茶沙龙;与旅游局、泰山学者专家合作,将泰山茶开发为重要的旅游旅游产品之一,结合旅游景点,开发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实现旅游文化与茶文化的有机结合。
尽管泰山茶的产量有限,但我们可以无限地挖掘泰山茶的文化,在与文化的结合和宣传中充分提升泰山茶的真正价值,实现茶产业振兴。
(二)充分发挥协会优势,配合相关茶叶主管部门,发展茶产业
相继成立泰安市茶业协会、泰安市茶文化协会、泰安市茶业技术创新联盟分别在茶叶种植生产、茶文化的传播和挖掘、茶业技术的创新上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又作为茶产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紧密合作,将于2012年5月份联合举行“泰安市首届‘泰山韵’茶艺大赛”,参与者为泰安市茶叶相关部门、茶企、茶文化爱好者及泰安驻泰高校教师及学生;6月份联合举行“泰安市十大茶叶品牌”、“泰安市十佳茶馆”的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将进一步提高茶产业的专业水平和影响力。另外,市农工办、市农业局等茶叶的主管部门可以将一些具体的项目交给相应的茶叶协会承办,如茶叶技术的培训、茶艺文化和服务的培训、茶叶质量标准的制定等等。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扶持,充分调动协会的积极性,为泰山茶发展献计献策,贡献他们的力量。
(三)合理建设泰山茶文化交流会馆和泰山有机茶叶庄园
建设高档泰山茶文化交流特色茶馆,将销售、品茶、茶餐、茶艺、茶文化交流有机结合到一起,充分体现我们所追求的“有机、健康、养生、休闲、文化”的高品味生活,是体现泰安茶文化、国山文化和人文风俗文化以及齐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的形式和窗口,是最具现代商务性和高品味的服务。
要以泰山茶文化为依托,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泰山建立一个有机茶叶庄园。泰山有机茶叶庄园建设总体目标是:依靠科研、技术和人才成果,挖掘现代茶业多元产业功能,建设一个集基地生产、集中加工、文化传播、旅游观光、品牌营销、形象展示为一体、个性特征鲜明的茶叶庄园,推动茶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拓展。具体工作中,围绕四个功能定位来推进茶叶庄园建设:一是围绕打造绿色农业基地来推进。坚持绿色增长,深入推进有机茶叶基地建设;优化茶园生态环境,保持茶园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精心组织实施滴灌工程、茶制品多样化、功能化研发、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技术的示范、推广,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二是围绕构建茶文化传播平台来推进。坚持把泰山文化理念贯穿庄园建设全过程,建设茶作坊、茶叶品评室、茶文化展示馆、茶艺表演厅等茶文化设施,加强茶文化教育,开展茶文化交流,开发泰山茶文化产品,提升文化涵养产业的功能;三是围绕培育旅游观光亮点来推进。坚持茶旅结合、茶旅互动,依托茶叶庄园自然风貌、茶叶生产工艺、茶文化特色,突出生态游乐、茶事体验、休闲观光、知识培训,按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要求,开展茶业旅游功能;四是围绕建设品牌营销、形象展示窗口来推进。注重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坚持生产与营销的有机结合,依托茶叶庄园塑造个性化品牌形象,开展多元化品牌体验,推进差异化品牌营销,促进品牌文化内化于质、外化于形,把茶叶庄园建设成为展示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
总之,进一步做大做强泰安茶产业,实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向科学管理要规模、向产业化经营要产量、向安全生产要质量、向知名品牌要效益、向文化提升要价值。只要这样,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茶产业发展一定会在“十二五”时期取得重大突破,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做出积极贡献。
提案委员会审查意见:请市政府转市农业局研究办理并答复委员